姜皮又叫生姜衣,姜皮為姜科植物姜的根莖的根莖外皮。姜皮有解表散寒、溫中止嘔、溫肺止咳、化痰止咳、解毒的功效,用于治療外感風寒及胃寒嘔逆等,陰虛火旺、目赤內(nèi)熱者,尤其是陰虛體質(zhì)的人,絕對不能吃姜。
生姜皮:即生姜的外皮。性味辛涼。有利尿消腫之功效,適用于小便不利,水腫等癥,可配合冬瓜皮、桑白皮等同用。一般用量為五分至一錢五分,煎服。姜皮
生姜汁:將生姜洗凈后打爛,絞取其汁入藥。性味辛微溫。有化痰、止嘔的功效,主要用于惡心嘔吐及咳嗽痰多等癥。一般用量為三滴至十滴,沖服。
煨姜:將原只鮮生姜洗凈,用草紙包裹,放在清水中浸濕,直接放在火中煨,待草紙焦黑,姜熟為度;或直接放火中烤熟。性味辛溫,具有和中止嘔的功用。適用于脾胃不和、惡心嘔吐等癥。一般用量為二、三片,煎服。
性味:辛,涼。①《食療本草》:"寒。" ②《綱目》:"辛,涼,無毒。"
姜皮的功效與作用
歸經(jīng):①《本草再新》:"入牌、肺二經(jīng)。"②《本草撮要》:"入足太陰經(jīng)。"
功用主治:行水,消腫。治水腫脹滿。
1、《綱目》:"消浮腫腹脹痞滿,和脾胃,去翳。"
2、《本草再新》:"和脾降肺,行水消腫,治膈噎脹滿。"
2、《本草再新》:"和脾降肺,行水消腫,治膈噎脹滿。"
3、《江蘇植藥志》:"外用于膿腫創(chuàng)傷,皮膚癬癥。"
4、《藥品化義》:"勿大發(fā)散,有退虛熱之功。"
5、《醫(yī)林纂要》:"達于皮毛,行水驅(qū)風,止汗。"
用法與用量: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.5錢。
姜皮的作用:
姜皮治頭面虛浮,四肢腫滿,心腹膨脹,上氣促急,腹脅如鼓,繞臍脹悶,有妨飲食,上攻下莊,來去不定,舉動喘乏:五加皮、地骨皮、生姜皮、大腹皮、茯苓皮各等分。上為粗末。每脹三錢,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,去滓稍熱服之,不拘時候。切忌生冷油膩堅硬等物。(《局方》五皮散)
姜皮治偏風:生姜皮,作屑末,和酒服。(《食療本草》)
1、姜皮用于風寒感冒、發(fā)熱、惡寒等癥:生姜用于解表,主要為發(fā)散風寒,多用治感冒輕癥,煎湯,加紅糖乘熱服用,往往能得汗而解,也可用作預防感冒藥物。生姜發(fā)汗作用較弱,常配合麻黃、桂枝等同用,作為發(fā)汗解表輔助的藥品,能增強發(fā)汗力量。
2、 姜皮用于胃寒嘔吐:生姜為止嘔要藥,可單獨應(yīng)用,治療胃寒嘔吐。也可治胃熱嘔吐,配合半夏、竹茹、黃連等同用。
3、姜皮解毒:生姜能解魚蟹毒,單用或配紫蘇同用。生姜又能解生半夏、生南星之毒,煎湯飲服,可用于中半夏、南星毒引起的喉啞舌腫麻木等癥。因此在炮制半夏、南星的時候,常用生姜同制,以減除它們的毒性。
姜皮食用禁忌:
陰虛火旺、目赤內(nèi)熱者,或患有癰腫瘡癤、肺炎、肺膿腫、肺結(jié)核、胃潰瘍、膽囊炎、腎盂腎炎、糖尿病、痔瘡者,都不宜長期食用生姜,尤其是陰虛體質(zhì)的人,絕對不能吃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