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娃上課老走神,是不是多動癥?”“我娃做作業(yè)時,不停地把玩鉛筆或手指,是不是多動癥?”……對于孩子的注意力問題,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是得了多動癥。專家介紹,多動癥是“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”的簡稱,是最常見的兒童期起病的神經精神疾病之一,的確以注意障礙、過度的活動和沖動控制力差為主要臨床特征。但是,多動不是這類兒童唯一的或主要的問題。多動癥的主要問題是注意的保持和沖動控制的缺陷。因此,不能單純因為兒童坐不住或不認真聽講,就武斷地認為他們是多動癥兒童。
多動并不是
患者唯一或主要問題
廣州醫(yī)科大學附屬第三醫(yī)院兒科副主任醫(yī)師鐘鑫琪介紹,多動癥是最常見的兒童期起病的神經精神疾病之一,以注意障礙、過度的活動和沖動控制力差為主要臨床特征。
但早在20世紀70年代,學者們就提出,多動并不是多動癥兒童唯一的或主要的問題。多動癥兒童的主要問題是注意的保持和沖動控制的缺陷。之后,越來越多的學者進一步證實了以上看法,并且發(fā)現(xiàn),多動癥的“多動”,更多出現(xiàn)在需要保持安靜或作業(yè)時,而不是出現(xiàn)在自由活動時。因此,不能單純因為兒童坐不住或不認真聽講,就武斷的認為他們是多動癥兒童。
鐘鑫琪說,多動癥通常有以下5種表現(xiàn):
1.注意障礙:這是核心表現(xiàn),并且由此造成患兒不能有效學習。比如粗枝大葉、不注重細節(jié)、丟三落四、不能按要求完成指令等。
2.過多的活動:表現(xiàn)為與年齡不相稱的活動過多。這些行為不分場合、無明確目的性。
3.情緒不穩(wěn)、沖動任性:這類兒童自控力差,情緒變化劇烈,容易興奮,對挫折的耐受能力低,因此常常行為沖動,不顧后果。
4.學習困難:這類兒童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,但由于注意力分散,不能集中精力學習,導致成績落后。
5.社交問題:約一半以上存在社交問題,因為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、喜歡對別人發(fā)號施令、干擾他人游戲以及沖動任性。
家長切莫錯誤地
給孩子貼上標簽
鐘鑫琪介紹,判斷孩子是不是多動癥,在臨床上一般通過三種方法來確診: 一是采集病史,主要是由家長和老師提供一個正確、客觀、完整的病史; 二是一般的體格檢查和神經、精神檢查,主要有生長發(fā)育、營養(yǎng)狀況、聽力、視力情況、肌張力、協(xié)調和共濟運動、生理、病理反射;三是心理評定,主要有智力測驗、注意測定、量表評估(如Conners父母問卷、教師量表、學習困難篩查表等)。
“令人擔憂的是,家長對多動癥的認識誤區(qū),容易導致錯誤做法。”鐘鑫琪說,主要表現(xiàn)在三方面:一是把活動性較高的孩子誤認為是多動癥;二是過度依賴藥物;三是有些家長害怕別人知道自家孩子是多動癥,從而不敢利用社會資源,比如學校、社區(qū)等,所以沒能調動周圍資源一起來幫助孩子。
“小朋友的氣質特點本來就是活動度高,渾身是勁兒。好動,大多數(shù)情況下是小朋友的正常反應。”鐘鑫琪提醒,家長不能因此輕易斷定孩子為多動癥,因為當小朋友出現(xiàn)負面情緒,又沒能及時得到發(fā)泄,或初入陌生環(huán)境時,也會表現(xiàn)出局促不安,上躥下跳以紓解緊張情緒。
治療:藥物治療
和非藥物治療相結合
鐘鑫琪說,對于多動癥的治療,一般采用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方式。藥物治療主要是使用低劑量的中樞興奮劑,幫助改善多動癥患者的行為和情緒表達。
而非藥物治療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:
1.行為矯正:利用學習原理,采取獎罰結合的原則,通過強化良好行為表現(xiàn),消除不好的行為表現(xiàn)。這類訓練需要有家庭、學校和專業(yè)機構的共同參與,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和療效。
2.疏泄療法:讓患兒將不滿情緒講出來,使其心情舒暢,同時多做戶外活動,疏泄旺盛的精力。
3.父母和教師咨詢:進行心理輔導,為孩子提供足夠社會支持。
4.社交技能訓練:通過指導、示范、角色扮演等方法,提高社會技能。
5.軀體訓練:比如體育運動,指導他們控制沖動和攻擊行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