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首頁 » 資訊 » 健康論壇 » 正文

寒潮“刷屏”,耄耋需防二九寒

發(fā)布日期:2021-01-11   來源:廣州日報   瀏覽次數(shù):0
核心提示:兩波寒潮相繼來,忌踏雪尋梅  在一個星期前的跨年斷崖式降溫,已把人凍成狗,這次霸王式寒潮,更是把人凍哭了。通常來說,以冬
 兩波寒潮相繼來,忌“踏雪尋梅”
 
  在一個星期前的跨年“斷崖式”降溫,已把人凍成狗,這次“霸王式”寒潮,更是把人凍哭了。通常來說,以冬至為起點的數(shù)九寒天,最寒冷的日子是“三九天”和“四九天”。今年看來也不例外,只是寒潮比往年來得更早。
 
  之前的跨年寒潮,出現(xiàn)在“二九”(去年12月30日~今年1月7日)期間,這次“霸王式”寒潮,也是從“二九”最后一天開始。
 
  清代有一首“九九歌”唱道:“二九雪花飛滿天,尋梅凍死孟浩然;韓愈追封昌黎縣,雪擁藍關馬不前。”
 
  雖然孟浩然并沒有凍死在踏雪尋梅的路上,韓愈也在風雪中安全跨越藍田關,但說明“二九”寒潮的殺傷力也是很大的。
 
  且這兩次寒潮都令人感覺特別冷。
 
  氣象專家分析,之所以這么冷,一方面是因為兩次寒潮的間隔時間短,一波剛停,還沒來得及回暖,一波又起,于是便雪上加霜,冷上加冷了。
 
  另一方面,這兩股寒潮都是極地渦旋的部分主體南下,且路過西伯利亞,使冷氣團的氣溫更低,降溫能力更強。
 
  威力如此強大的寒潮,中青年人可以扛得住,但對于老人來說,卻是一道難以跨過的坎。當一個人過了65歲,尤其是到了耄耋之年,冬季“斷崖式”降溫是十分危險的。
 
  國內(nèi)外各種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每年12月至次年2月,是老人發(fā)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時間。當冬季的月平均氣溫每下降1℃時,死亡率也會相應地增加,并且有一個月的滯后效應。也就是說,這個月氣溫降低之后,下個月仍要防患于未然。
 
  寒冷固然可怕,但老人們真正怕的不是冷,而是寒冷天氣可能誘發(fā)的其他疾病
 
  調(diào)查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冬季里老人身體健康面臨的“威脅”主要有兩個:一是心血管疾病,二是呼吸系統(tǒng)疾病。
 
  人體在冷空氣的刺激下,通常會血管收縮,短時間內(nèi)血壓上升。與年輕人相比,老年人更難在寒冷環(huán)境下保持核心氣溫,當溫度降低時,血管收縮導致血液黏度增加,可能觸發(fā)血栓。
 
  老年人肺部抗寒能力差,即便是小心翼翼地保暖,吸入冷空氣也會增加支氣管炎、肺炎等發(fā)作的風險。
 
  此外,冬季是流感高發(fā)期,小小的感冒咳嗽,對于老人來說,也是難以承受的。
 
  一些患有骨質(zhì)疏松癥的老人,在冬季容易發(fā)生骨折。很多人以為,老年人跌倒大多是室外。實際上并非如此,大多數(shù)的跌倒其實發(fā)生在室內(nèi)。
 
  前幾天,當寒潮來襲時,央視新聞頻道就提醒老人們:極寒天氣,特別是暴風雪天氣發(fā)生時,盡量減少外出,要注意防范心腦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統(tǒng)疾病以及跌倒、骨折等意外損傷。
 
  食宜溫,睡宜早,動宜慢,腳宜暖,心宜平,靜待春暖花開
 
  為防范冬季易發(fā)生的疾病和意外,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問題:
 
  1.越冷越要多喝水。外出活動少并不意味著人體消耗的水分就會減少,如果喝水少,血液黏度就偏高,容易引發(fā)心腦血管疾病。
 
  2.防寒保暖的重點是頭和腳。頭部散熱最多,“寒從腳下生”。
 
  3.洗澡水不可太熱。洗澡水太熱會使皮膚血管明顯擴張,導致心臟缺血缺氧。若有寒氣進入室內(nèi),又使血管收縮,一熱一冷會刺激血壓和心率。建議洗澡前先用熱水沖沖腳。
 
  4.起床動作要慢一點。心血管在清晨最脆弱,醒后一骨碌起床,容易引發(fā)意外。平時走路也不要用力過猛。
 
  5.每天要定時開窗通風。冬季緊閉門窗,容易出現(xiàn)口干舌燥、咽喉疼痛等癥狀。建議每天早、中、晚開窗通風一段時間。
 
  從中醫(yī)養(yǎng)生的角度來說,老年人在冬季食宜溫,睡宜早,動宜慢,腳宜暖,心宜平,還要多曬太陽,靜待冬天過后春暖花開。
 
 
 
?